从数据到决策,B细胞亚群报告如何指导临床,关键指标数据有哪些?

那么,如何通过B细胞精细分型精准评估免行疫状态、预测疾病进展并指导个体化治疗?本次讲座将为您揭晓答案!本次课程,丁香园特别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免疫学组组长安哲,为大家带来「B细胞精细亚群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主题课程,点击下方海报报名学习~
▼ 扫描海报二维码锁定直播间 ▼

直播期间特设调研环节,完成并提交,即有机会获得资料包《流式细胞术B精细亚群临床应用手册》



扫描二维码,立即报名参与直播
资料包亮点抢先看:
PART 1:靶向治疗动态监测——锁定最佳干预时机
利妥昔单抗治疗过程中:通过监测外周血CD20+/CD19+B细胞数量,在B细胞数量恢复(CD19+B细胞≥5个/μL)时,追加利妥昔单抗剂量,对患者维持治疗、减少复发时有效[2];
抗CD20药物(如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B细胞水平几乎为零。如果B细胞实际上仍然不存在(0.3~0.5个/μL), 则可以分出亚群且提供预后相关信息,但需要获取到足够的CD45+细胞数(>1.0~1.5×106)。如果B细胞比较容易检测到(>1个/μL),记忆B细胞明显存在,则表明无反应或可能复发[3,4]。
PART 2:浆母细胞双场景应用——诊断与治疗
抗CD20药物治疗后:浆母细胞可以作为治疗的有效监测指标,0.8个/μL是复发的临界值[2];
活动性IgG4-RD患者的监测:活动性IgG4-RD患者中(无论血清IgG4是否升高)D19?CD24?CD38hi浆母细胞绝对计数显著升高。我国研究证实,活动期患者计数明显高于缓解期[5]。



扫描二维码,立即报名参与直播
从为自身免疫疾病的诊疗中提供新的监测角度出发,无论是疾病机制探索、预后评估,还是个体化治疗选择,B细胞亚群检测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期待与您共同探讨这一前沿领域!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阅览)



点击至
小贝智选商城

点击至
中文

扫码关注
视频号

扫码关注
丹纳赫生命科学

扫码至
小贝学习中心
*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对原有的文字图片等内容进行变动、重新编排或者增加新的内容,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保留在不告知前提下随时更新版本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