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贝克曼库尔特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网站!
一键分享网站到:
产品列表

—— PROUCTS LIST

新闻动态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一个柠檬汁难题引出的生命科学创新曲线,跨越90年后仍在延续

一个柠檬汁难题引出的生命科学创新曲线,跨越90年后仍在延续

点击次数:10 更新时间:2025-11-03
一个柠檬汁难题引出的生命科学创新曲线,跨越90年后仍在延续

转载自丁香学术



百年传奇的起点:刻在基因里的科学家精神


故事的开头,还要从柠檬汁的酸度测量说起。


1935年,阿诺德·贝克曼博士设计了一款酸度计用于测量柠檬汁的酸度水平。也是这一年,他创立了贝克曼仪器公司,用他发明的多款科学仪器帮助无数科研人员揭示生命奥秘,因而被誉为「科学仪器领域的五大发明家之一」。


从公司创立之初奠定「技术立身」的根基,到1997年与库尔特公司合并,再到2011年加入丹纳赫集团,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 Coulter)始终以科学家精神为底色,以技术创新回应全球科研与临床需求。这段科学传奇,已延续近一个世纪。


一个柠檬汁难题引出的生命科学创新曲线,跨越90年后仍在延续

贝克曼博士访华


自1978年贝克曼博士率队访华,贝克曼库尔特便与中国科研结下了不解之缘,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以下简称贝克曼)已将「在中国,为中国」作为战略基点,本土化转型不仅在这里制造,更在这里创新。



以科学家的精神,服务科学家


作为一家以科研创新起步,忠于服务科研的企业,贝克曼将「科学家的基因」深深烙印在企业战略中,用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中国区总经理周伟的话来说,「科学是平等解决全球科学问题,无论中国市场如何变化,贝克曼的承诺始终不变」。


这份承诺不是表面的锦绣文章,而是一步一脚印地身体力行。


在贝克曼的本土化战略中,不只有生产环节的迁移,更是研发、制造、服务三位一体的系统升级,将中国从全球市场的「核心销售区」,逐步转变为「全球创新策源地」


如何解读「创新策源地」这一理念呢?


周伟补充说:「在过去二三十年,也有不少外企将自己的销售、工程师和应用服务团队迁移到中国,帮助中国科学家解决科学问题,这很好。但贝克曼在中国的投入不仅限于商业化,我们对中国的科学发展有足够的信心,也关注中国科学家的切实需求和痛点。其实,在中国购买新技术的外企并不多,但我们相信只有中国客户的需求与本土化的研发相碰撞,科研共创才能应运而生。贝克曼库尔特是一家全球公司,中国也是全球的一部分,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许多可以帮助全球科学家的创意和成果。」


贝克曼带给中国市场的不仅是产品与服务,更核心的是技术转移与研发落地:将贝克曼最关键、最核心的产品产线直接引入中国。「我们不仅对中国的科学发展有信心,更关注中国本土的制造、创新和供应链。」周伟用了三个最好来回应贝克曼对中国科研市场的态度,「我们要把质量控制到最好、把交货做到最好,然后成本控制到最好。」


这一战略布局标志着中国不仅是贝克曼业务增长的区域,也是公司全球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贝克曼的中国战略从「承诺与投资」转向「落地与融合」,将研发、生产、供应链能力全面融入全球布局,既赋能中国科研突破,也为全球科学发展注入动力。



仅需六个月时间的「中国速度」


2025年10月21日,随着苏州研发生产中心「匠心智造,力行中国——本土Biomek自动化工作站下线仪式」的举行,贝克曼本土生产的Biomek自动化工作站正式揭幕。从项目立项到量产仅仅用时六个月,此次贝克曼苏州研发生产中心的本土化进程展现了惊人的「中国速度」。


一个柠檬汁难题引出的生命科学创新曲线,跨越90年后仍在延续

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苏州工厂


据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苏州研发生产中心总经理王卓回忆,这段历程中最大的挑战是核心技术的落地与转化。


Biomek的制造与测试工艺极其复杂。为确保技术复刻且质量标准与全球保持一致,苏州团队派遣工程师、采购及技术骨干赴美国工厂学习两个月,与美国产线同事并肩作业,在实操中掌握装配与测试要点,并将核心工艺文件本地化。「只有真正走到生产现场,才能把这项技术带回来。」王卓说


时间压力则是另一大考验。面对「短周期、重任务」的挑战,中美团队开启昼夜协作模式:白天在产线实操学习,夜晚同步开展文件翻译、细节沟通,以近乎连轴转的节奏推进转产落地,总结就是八个字:「勤奋刻苦、中国速度。」


随着能力的提升,苏州工厂也从「点的突破」迈向「面的拓展」,逐步拓展至离心机与自动化设备生产,完成多品类覆盖。2023年成立的实验室自动化中国整合团队(CIT),为科研用户提供从样品处理到数据分析的定制化方案;2024年推出的Allegra C-34R高速冷冻离心机与2025年发布的Allegra C-24R微量离心机,均由中国团队自主研发,标志着贝克曼在华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而如今,由苏州研发生产中心完成的本土化Biomek自动化工作站,延续了贝克曼服务中国科研的使命,为更多中国学者带来好的工具支持。


据悉,苏州工厂将聚焦三大核心方向:短期内进一步提升产能与效率,加快Biomek系列产品交付,更高效响应本地科研需求;中期持续推进供应链本土化,增强整体运营韧性;长期目标是打造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研发与制造枢纽。



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以客户需求驱动中国区创新


自创新中来,回创新中去。在贝克曼库尔特这家企业里,科学家的需求就是创新的源动力


对于科学家而言,要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不仅需要创新性的课题,更需要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工具。因此,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中国区市场总监章涛表示,贝克曼始终以中国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从研发、生产到供应驱动整体创新。


「在贝克曼的生命科学和全球创新体系中,中国的需求始终被高度考虑。」章涛总结贝克曼的创新战略体系解释道,「无论是流式、自动化还是离心机线都高度匹配中国客户需求,并且在流式线上尤为明显,目前苏州已发展成大型研发和生产基地。」


随着近年来的国际供应链和地缘政治风险增加,贝克曼的本土化生产和供应链转移更是为了保障中国客户拥有一个稳定的科研环境和创新体系,而这也为贝克曼中国区争取到了更大的自由和权限。


章涛表示:「苏州本身是一个大型研发和生产体系,我们可以依赖于本土创新体系制作出更多优质的产品,并融合到服务提供和产品推广中,深度搭建本土化生态圈,让贝克曼品牌在中国市场上获取大家的信任,帮助科研发展。」


正如本次Biomek工作站在苏州生产落地,为中国的用户将带来的价值不言而喻。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本土化总监赵刚补充说:「第一,供应链的安全保障。以往因供应不稳定出现的恐慌情绪将不复存在,我觉得这对我们中国的科研事业非常重要。第二,响应的速度。以前的设备需要跨国下订单,再排优先级。今天下单,明天交付,这是无法想象的。但现在,随着贝克曼的本土化落地,这反而是我们中国客户高效科研的一大优势。第三,更好的服务。设备落地中国之后,中国团队的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在及时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帮助客户把设备使用得更好。」


未来,贝克曼将持续深化中国客户生态建设,优化产品和服务体验,提升团队创新能力和供应链韧性。公司希望通过客户需求驱动创新,更高效地支持中国科研发展,并将科研成果反哺全球,从而推动全球科技发展创新。



「本土重构」打造技术创新的中国答卷


从帕萨迪纳的小实验室到苏州的现代化基地,从酸度计到全链条本土化解决方案,贝克曼的九十年,是一部「以需求驱动创新」的历史。在中国市场,这份创新基因又有了新的诠释:不是简单的技术移植,而是深入本土场景的「重构」;不是孤立的产品生产,而是与科研人员同行的「共创」。


在「健康中国2030」的蓝图下,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的本土化故事还在继续,或许未来某一天,当全球科研人员使用着源于中国的仪器和方案时,会想起这家企业九十年前的初心:为解决问题而生,为推动进步而创。


内容审核:周育红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对原有的文字图片等内容进行变动、重新编排或者增加新的内容,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保留在不告知前提下随时更新版本的权利。


一个柠檬汁难题引出的生命科学创新曲线,跨越90年后仍在延续


版权所有 © 2025 贝克曼库尔特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